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吗?是在何天?

    年前,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-muni buddha)应化人间度化众生之时,天界的大梵天王、上帝、帝释天主、天子,皆率同无量天人,到人间听大圣佛陀演说圣法。天界众生,听完佛法,心生法喜,各个也都发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480312410.html
  • 阿含道的临终关怀(真正的助念)

    之欲挂念及天上妙乐之欲挂念,到达究竟的涅槃,出离一切贪、□、痴忧悲恼苦的究竟乐,汝应当舍离有身的挂念,乐於涅槃寂灭之乐才是究竟乐,也是最殊胜之圣界。』   这位学圣法的弟子已经能舍离有身的挂念,乐於涅槃者,就赞叹鼓励这是最善,大家为你欢喜。『要按照这样的,难提!一位学圣法的弟子要有先後次第教诫、教授,使疾病困苦者不再执著挂念一切,使一切执著挂念不再生起,内心能到达寂静之境,犹如一位比丘虽然有百岁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2048352.html
  • 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

    北传佛教对南传佛教开始有贬称之意。北传佛教已现今中国佛教为主,南传佛教即现今泰国、缅甸、锡兰、斯里兰卡的佛教。   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的分别,南传佛教依旧教义即佛陀所行的教义奉行,即四谛圣法、十二因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0256702.html
  • 愚人食盐喻

    的高帽子而自鸣得意的愚人而已。 圣法法师说:世间万事做得适中,即成功立业。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,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。时、地、人、都恰到好处,即事事皆通。否则事事都障碍。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们的智慧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3474998.html
  • 基本佛法--皈依三宝

    证得道果,及涅盘圣法。 法增比丘 愿众生安乐。 欢迎翻印,请先联络作者。请勿纂改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376702.html
  •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

            一天,在舍卫国祇树精舍,正当佛陀在为天人、国王及大臣、百姓等四众弟子开示佛法时,有七位远道而来的婆罗门长老突然出现。他们一到精舍,便恭敬地向佛陀问讯顶礼。   婆罗门长老禀告佛陀:“世尊,我们虽处远地,却一直想要前来接受您的教导,但因诸多阻碍而未能如愿。直至今日,我们终于来到这里,见到景仰已久的圣者,恳请佛陀收我们为徒,教导我们了生脱死的圣法。”佛陀听了之后慈悲应允,并且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007014647.html
  • 不随欲苦有七种 众生无知令人悲

      希求通达所知法的智慧,则应敬法、供养法,对圣法谦虚地学习、思惟、请教。不修集这些能生智慧之因,反而轻法、慢法、谤法、舍法,生生世世将盲无慧眼。   总之,众生虽希求安乐,却处处造痛苦之因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苦|无常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3255522170.html
  • 法布施较财布施更殊胜的原因

    。成办一切暂时、究竟利乐的方法都在佛法中,若能不颠倒并以清净意乐对有情布施圣法,则一个法布施中就能实现无量的自他二利,因此法布施最殊胜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布施|弘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2461524532.html
  • 五明的内容与学习的目的

    是通义,即求学五明的共同目的是成佛。   《报恩经》说:菩萨应当分别勤学圣法十二部经、因明或比量明、声明、医方明及世间工巧明。如果菩萨不学此五明,则何时也不能证得无上正觉一切种智。因此,为了证得无上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五明|基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5115726380.html
  • 贪欲如举债[佛陀开示]

    无形的财富,是一个真正的穷人。   假如一个人的身、口、意行恶,这就是在贤圣法中向人举债。行恶之后不肯发露忏悔,这就是由借款所滋生的利息。大众见了身、口、意不净的恶人,批评责备他是大众中的一根刺,...

    幽谷劲松

    烦恼|贪欲|贪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5431731379.html